這種模式起源于幾十年前,醫院待產開始取代在家待產。那個時候產婦需要在產房逗留10~14天。每隔4小時,寶寶會被從保育室帶到母親處喂奶,喂奶的時間有著嚴格規定,用每一側乳房喂10~15分鐘,之后寶寶又被帶回保育室。雖然這樣的喂奶方式更多的是與我們祖母那一代人聯系在一起,但是即便在今天,仍然有父母相信寶寶可以適應這種方式。作為一名產科護理員,在剛開始工作的那些年里,我確實接觸過一些采用這種方式給寶寶喂奶的家庭,對于一些寶寶來講,這種方式確實很成功,特別是那些飲用配方奶粉的寶寶。
然而我又的的確確發現,要確立這種喂奶方式,嚴格地按照4小時時間表,嚴格規定每一側乳房喂10~15分鐘,對于大多數寶寶而言沒有作用。母親卻相信,寶寶之所以不能適應這樣的喂奶方式,是因為她沒有分泌足夠的乳汁。這樣一來,為了嚴格遵循這種喂奶方式,母親很早就被迫開始用配方奶粉給寶寶加餐。
“在我離開醫院的時候,我就沒有奶水了?!蔽衣牭竭^很多這樣的說法。如果每一個這樣對我說的媽媽都給我1英鎊,我就有好幾百萬了。實際的情況卻是,因為必須遵循嚴格的喂奶時間,這些媽媽的乳汁供應在出院之前就枯竭了。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,用奶瓶喂奶成為一種趨勢,很多母親甚至不會嘗試用母乳喂養。